我在上一篇文章「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#4」中,建議政府應該多與企業界合作,借用其管理經驗與競爭優勢,整合台灣產官學研資源,打贏這場病毒戰役。
文章中以電子業的「供應鏈管理」為借鏡,希望從政治以外的角度,引進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與方法,以達到「跨界合作創新」的結果,取得最終勝利。
許多讀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我將會整理一下這些看法,另外再撰文回應。
但是,許多留言都認為,由於政治因素和中國打壓,台灣政府在國際和外交事務上,經常面臨人微言輕又缺乏談判籌碼,買不到足夠的疫苗,也是理所當然的事,不必太苛求。
當我知道在去年8月,台灣曾經有過為外國疫苗大廠,代工生產疫苗的機會,最終條件沒有談成時,我不禁扼腕長嘆,覺得失去了一個大好機會。
在許多不同的產業,台灣企業都是靠著,為外國品牌代工生產製造而崛起。累積多年的經驗,台灣的代工製造已經是全球聞名;台灣企業的代工製造管理和技術,是許多開發中國家所羨慕,並且被積極招商引資的原因。
由於我的職涯中,不乏參與代工生產製造戰役的機會,從委外方和代工廠商方、從硬體和軟體的代工、從產業發展、政府政策、各國的優劣勢,都有不少的經驗,這些我在我已經出版的幾本書當中,都有提到。
因此,我再次「野人獻曝」,提出我的一些看法,與讀者們分享。也希望下次還有機會的話,政府會有不同的策略和想法。
其實,改善和改革永遠不嫌遲,這場病毒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,病毒會變異,疫苗也必須要跟著變,而政府的策略與做法更是要因環境的變化而與時俱進。
希望我的這些看法,能夠為讀者們和政府的決策者,提供不同的角度,作為未來戰略和戰術的一些參考。